北京的阅兵式刚开始,远在海湖庄园的特朗普就坐不住了。
几个小时前,面对记者关于“中国阅兵是否构成威胁”的提问,他才刚刚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:“完全不会,因为中国需要我们,远远多于我们需要他们。” 至于普京和朝鲜领导人的同时出现,在他嘴里也只是“中国外交的一部分”,不值一提。
然而,当电视画面里,东风-61洲际导弹、歼-35、还有那些密密麻麻的无人作战集群,如钢铁洪流般驶过天安门时,特朗普彻底“失忆”了。
他在社交媒体上敲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。
他先是急切地发问:中国会不会提及美国,在二战时为帮助中国抵抗“非常不友好的外国侵略者”,而流过的血、付出的巨大支持?他希望那些在中国牺牲的美国人的勇敢能被铭记。
紧接着,他又阴阳怪气地补上一句:“请代我向普京和朝鲜领导人致以最热烈的问候,因为你们正在密谋反对美利坚合众国。”
从“毫不在乎”到“酸味十足”,这中间只隔了几个小时。这番看似矛盾的表态,恰恰撕开了特朗普最真实的两层焦虑:一层是对实力的恐惧,另一层,是更要命的,对被边缘化的恐惧。
第一层恐惧,来自那些首次公开亮相的新式武器。
特朗普一直标榜美军拥有“世界上最强的武器”。但北京展示的东西,显然让他如芒在背。问题不在于单一武器的先进程度,而在于其背后所展现的体系化能力。当无人战舰、无人坦克、无人潜艇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闭环,当高超音速导弹成为常规展示品,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:美军的技术代差优势,正在被迅速抹平。
更让他不安的,是中国恐怖的工业产能。阅兵式上的装备只是冰山一角。一旦进入战时,这些装备能以惊人的速度被复制、生产,形成庞大的规模优势。这正是美国军事规划者最头疼的地方。特朗普,作为一个商人,比谁都懂规模效应的威力。他看到的不是一场阅兵,而是一张未来战场的资产负债表,而美国在那张表上的优势,正在缩水。
如果说武器装备的冲击还停留在军事层面,那么第二层恐惧,则直戳特朗普的政治神经——被孤立。
他真正想来的。
特朗普的政治生涯,就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真人秀。他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大国领袖同台的机会,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场合。当普京、朝鲜领导人、伊朗领导人这些美国眼中的“麻烦制造者”都齐聚北京时,华盛顿的缺席,就显得格外刺眼。
对特朗普而言,这意味着他被排除在全球最核心的牌局之外。他无法忍受自己被边缘化,无法忍受世界秩序的剧本在没有他参与的情况下被书写。所以,他必须发声,哪怕是以一种极其笨拙和矛盾的方式。
那篇推文,本质上是一次远程“刷存在感”。
他提及美国二战的功绩,不是真的在乎历史,而是在提醒世界:“这场盛大的纪念活动,理应有我的一席之地。” 他是在用一段早已泛黄的历史,来为自己当下的缺席寻找一点虚幻的合法性。
但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。
就在特朗普高喊“别忘了美国功绩”的同时,他甚至不敢在推文里提及当年那个侵略者的名字——日本。他用一个模糊的“非常不友好的外国侵略者”一笔带过。
为什么?因为今天的美国,正在极力拉拢日本,将其打造成印太战略的基石。为了现实的政治利益,历史的罪人可以被赦免,甚至被美化。就在不久前,美国官员还在日本投降纪念仪式上,闭口不谈日本的战争罪行,转而大谈美日“共同的民主价值观”。
一个连历史加害者名字都不敢提的人,却要求历史的受害者与他共叙旧谊。
这就让特朗普的“历史牌”显得无比廉价和虚伪。他所怀念的,根本不是那段中美并肩作战的岁月,而是那个美国可以对一切发号施令的时代。
事实上,中国从未忘记。
这次阅兵,中方特意邀请了“飞虎队”的老兵及家属。早在1932年,美国飞行员罗伯特·肖特就为中国的抗战献出了生命。这些情谊,都记录在历史中,也体现在了阅兵的观礼台上。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谁是忘恩负义之辈。
反观美国,不仅没有任何高级别官员出席,白宫和国务院甚至连一份正式声明都懒得发。官方的刻意冷落,与特朗普个人的焦躁不安,形成了一种绝妙的对照。
特朗普的推文,看似在质问中国,实则是在哀叹自己。他害怕的,不是中国的导弹对准美国,而是世界权力的天平正在倾斜,而他,连上桌的资格都快没有了。
无忧策略,成都股票配资公司,专业配资论坛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