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A股市场又热闹起来了。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,科技成长板块成为市场焦点。新闻里充斥着各种利好消息:政策支持科技创新、资金持续流入、产业新动能积聚…看起来一片大好。
但很多新闻里的话,有不少朋友是看不懂的,比如现在财经媒体上很多都在说布局低估成长领域,既然都看到成长了,又怎么可能低估?实际上,这句话翻译过来,就是压根就是还没成长的上市公司,你要去押宝它成长,押宝押对了你赚了。
但作为一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不得不提醒你:当大家能在新闻上看到高成长的时候,很可能已经滞后了。当你看到这些消息时,机构可能早就布局完毕,就等着散户来接盘了。
一、新闻的滞后性与市场的"抢跑特性"
我常说一句话:"买传闻,卖新闻"。这句话道出了A股市场最本质的特性——抢跑。国外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,而我们的A股市场是打提前量,提前埋伏,提前炒作。
等到利好真正出来的时候,往往就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。这就是为什么散户总是操作不好的原因——你能有几个预测大师呢?那些赢家赢的不是能力,而是信息差。
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:某只股票因为某个利好消息突然大涨,散户蜂拥而入,结果没过多久就开始下跌。为什么?因为机构早就提前布局了。
二、如何破解信息差?
缩小信息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。毕竟所有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上。如果你能看到真实的交易数据,"被新闻欺骗"的问题就能轻松解决。
这里我要分享一个用了18年的方法——观察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。不是看那些所谓的"资金流向",而是看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活跃度。
三、从通源石油看机构手法
以2025年伊以冲突时爆发的石油概念为例。表面看是中东局势紧张导致的,但实际上国际油价已经涨了两周多。等到冲突爆发,媒体渲染后,股价配合着涨了一两个涨停板,大家就对"事件推动股价上涨"深信不疑了。
看看这只叫通源石油的股票:
用系统观察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可以看到反映机构资金行为的橙色柱体,即“机构库存"数据活跃了很长时间。之所以现在上涨,只是正好碰上这个事件而已。
PS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四、更多案例揭示机构手法
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。对机构来说,任何投资行为都有依据。但对我们来说,重要的不是依据什么,而是他们在做什么!
看看这几只股票:
它们的共同点是:"机构库存"数据活跃时间非常长,但股价却没有大幅上涨。这样的个股难道不值得关注吗?
回到开头的新闻。科技板块确实受到政策支持、资金青睐。但更重要的是:这事情大家都知道,只是科技这个范围极大,有些股票现在看业绩还垃圾的一塌糊涂,但机构已经在悄悄布局了。
所以作为散户,你需要的是看到机构的真实动向,而不是等新闻出来后再跟风。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无忧策略,成都股票配资公司,专业配资论坛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